10月20日晚,伦敦秋雨蒙蒙,但未能阻挡近200名来自英政府、议会、智库、媒体、商界、高校和驻英使团人员齐聚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 w新近落成的演讲大厅。
傅莹大使在这里就“奥运会后的中西方关系”发表了演讲。
傅莹首先谈到参加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感触,她说,从1908年伦敦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中国的年轻人提出: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到奥运会在北京胜利落下帷幕,中国走过了一个世纪十分艰苦的历程。
奥运会的成功也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结果。
奥运会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今天的中国,赢得了一片掌声和赞扬。
但也有不少西方人在问:奥运会后中国将走向何方?随着自己的强大是否会咄咄逼人,强加于人?傅莹说,中西方对中国实力的看法存在较大差距。
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西方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也水涨船高。
而80%的中国民众不认为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国人均 GDP 仍很低,只有英国的1/20,区域、地区和城乡差距仍很明显,工业化和城镇化刚起步,每天都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
傅莹表示,奥运会使中西方的相互了解前进了重要的一步,但奥运会没有改变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没有完全消除西方对中国的疑虑,更难以解决中西方关系的深层次的分歧。
奥运会后中西方之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在增进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平等、合作、成熟的伙伴关系。
傅莹说,30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与世界,包括与西方国家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实现了高速发展。
相互依存成为中西方关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过去30年既是中国向西方开放的过程,也是向西方和其他国家学习的过程。
但这样的学习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国情借鉴有益的东西。
中国不可能按照西方的意图去发展,中国与西方相互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傅莹指出,中国的强国之路必然是和平之路,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应该是依靠合作手段,中国将来强大后也仍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未倒退过,今后中国的持续发展必将在与世界更大的互动中实现。
这就是对外界所关注的奥运会之后中国向何处去的最好回答。
傅莹还介绍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中国发挥的作用,强调指出,中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健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中方与美英等西方国家保持了密切的协调与沟通,并与一些国家同步降息。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做出重要部署。
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将继续在应对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傅莹还就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人权、西藏、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中西方相互认知等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演讲现场互动热烈,听众不时报以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很多听众认为,傅莹的演讲非常精彩,增进了听众对奥运会后中国走向、中国如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等问题的了解。
很多人还排队继续与傅莹交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